清华长庚援疆人谢志毅:让临床教研激活科学思维
回望这一年半的援疆时光,谢志毅给出了两个字:震撼。没有来过新疆的人,无法真正领略新疆的美;没有在新疆工作过的人,无法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治疆方略的伟大与成效;没有做过新疆的支援医生,可能也永远无法体会真正意义上的奉献。"这些经历足以让我在老去时反复回忆,人生中有过这么一段路,很值!"谢志毅笑着说。
参加巡回义诊活动的谢志毅(前排右一)
去不去?他考虑了不到5秒钟
2019年3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到教育部通知,要求选派一位重症医学专家支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重症医学中心。面对这个任务,从事急重症工作二十余年的谢志毅医师只用不到5秒的时间就作出了决定:"我能去,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妻子很支持我的工作,家里老人身体也都很健康。而且对于曾经在西部支援过三线建设十多年的父母而言,一年半的支援,真的不算什么。"
抵达新疆后,谢志毅发现,医疗在这里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为百姓护航健康。作为一个多民族自治区,新疆总体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医疗作为与民众生活最为密切的基础公共服务之一,是政府施策成效的重要环节,是维持新疆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内容。如何防止本就不富裕的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每个当地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医疗硬件环境容易改善,难题是人才和技术的紧缺,以现有的医疗人力和病患量而言,医务人员需要以更多倍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患者救治中,所以在乌鲁木齐乃至全疆的大小医院里,没有周六日、没有节假日。
新医重症医学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心主任于湘友的领航建设下被同行评价为西北五省第一,基础情况比较好。但谢志毅发现由于患者量庞大,每年需收治7000余例重症患者,当地医护力量相对不足,并且科室里年轻医生们的科研思维和水平都显薄弱,授之以渔的支援策略慢慢在他脑海里成型。
谢志毅为同事们讲解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方法
干临床,抓巧劲儿
本就是科里技术骨干的谢志毅在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机械通气、重症感染等急危重症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他决定从血流动力学和机械通气两大重症救治的关键问题入手。
重症医学中心的危重患者都需要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功能变化,如果休克治疗不彻底,各器官血流灌注不足未完全纠正,很容易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问题而加重病情、增加医疗花费和致死致残率;而解决了患者的呼吸问题,使之尽快脱离呼吸机,就能尽量缩短治疗时间、节省费用。于是,所有的临床案例、教学、科研都围绕这两个核心展开。谢志毅深知临床工作要有巧劲儿,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遵循正确的方式前进,操作越规范、技术越熟练,患者的问题就会越少。"每天早查房之前我都会给科室医生讲解一条指南内容,结合临床病例,掰开了揉碎了讲,并且定期进行考试。"谢志毅说,就这样一年半下来,每天风雨无阻地讲解了包括《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重症右心管理专家共识》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三大部指南。
谢志毅在繁忙的工作中
即使周六日无休,时间还是不够用!但无论医疗业务多繁忙,谢志毅始终坚持科研工作是绝不能放下的选项。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临床科研是提高技术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必由路径,不仅决定着一名医生专业水平的提升高度,同时也决定着医师临床决策的路径和创新性。从研究问题、解决思路、整体课题设计到论文成形,谢志毅手把手地指导科室年轻医生,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取得了1个部级课题、2个大学级别课题、1个中华医学会横向科研课题的立项,其他在研项目多达8项。
为惠及更多的基层医生和民众,谢志毅前后参与了新疆医学会危重症学专业委员会地州巡讲活动、中央机关援疆巡回医疗队、塔城地区危重孕产妇病例评审等共5次健康扶贫活动,深入南北疆18个县市为数千名基层医生授课讲学。
科学思维方案"点亮"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