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与科研,孰重孰轻?
职称晋升成为医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原因
纵观国外许多顶级期刊,其研究很多都非常贴近临床。因为工作需要,临床医生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病房,但每天只有24小时。那么,面对繁重的临床工作,医生们是否有时间搞科研?或者说,医生们是否愿意给科研腾出时间? 调查发现,缺乏时间、缺乏条件和资金是临床医生做科研的主要障碍。现有临床医生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学术科研;而搞科研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收到效果,加上课题申请的审批,也是颇费周折。诸多科研压力间接促进了科研不端行为的产生,许多医生沦落到”为了论文而论文“,这样的论文质量自然有待商榷,从而恶性循环。
大部分医生认为临床更重要 调查发现,64%的医生认为临床对医生更为重要,仅24% 的医生认为“临床医生没必要做科研”。大部分医生认为,临床上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做科研的最好模式,而参加学术会议、阅读文献、进修学习是提高临床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
做科研能否促进临床业务能力,众说纷纭
临床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生的技术提高和业务进步,离不开科研;而没有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积累经验,谈科研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好的临床医生必须懂基础、善思考,在临床工作中搞科研,在科研中指导临床工作。只要平时有心去积累病例,平凡的临床实践会潜藏着无数重大科研发现的机会,而许多重大的科研发可以解决临床重要问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医生认为,除了治疗患者,临床医生有责任为医学科学发展作出贡献。带着问题去临床,可以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未知的欲望;及时总结临床中的经验教训,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和升华。 有不会开刀的外科博士,有不会看病的“专家”。我也很理解这些,但我坚信:对群体而言,而不是个体!!刚毕业的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医学生群体与本科生这个群体相比,他的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初期可能会落后,但他前进的动能要大大强于后者,可能过上十年,两者的差距就会很明显。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但这并不意味实践就是简单的重复,一些人一辈子都在重复做一些事情,但如果他不知道如何去改进,最终都会被淘汰。
科研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你有一份这样朴实的“科研心”,你很可能是一个好医生,因为你心里揣着患者。你说科研和临床能分开吗?在大家的眼中,什么是临床,什么又是科研?这个问题大家想过没有? 1.难道临床就是简简单单的看病人、开医嘱、做操作这些“形式”吗,它的内涵是什么?我记得我们医院的一个内科主任在我轮转的时候对我说过:每一个肿瘤患者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课题”,这句话我一直都记着。在处理每个患者的时候,我们大脑的诊疗思维已经在高度运转,每一个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疗效评估、诊疗的修正等等哪一个环节不需要缜密的思维和观察?这不是科研是什么?!
2.现代的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真的信息量非常大。创造证据不易,但要想好好应用证据服务于患者也绝非简单,各个方面的知识你都要或多或少的懂一些,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循证医学证据的解读、统计学等等,没有这些知识,你就能在临床实践中真正游刃有余的驾驭这些循证医学证据?你就能当一个好医生?!!你就能说我无愧于患者?!!不懂统计知识,你就有可能被药商买了还不知道!!举个例子,大家都学过统计,也知道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关键的统计指标(如:中位生存时间、95%可信区间、P值等会随之变化,但真正去做了,才能更深刻理解这一个内涵。
以前曾总结过一些肺癌治疗病例,样本量约200多例,随访2年是一个结果,随访3年又是一个结果,在科研中让我更清楚知道了这里面的道道,以后看文献时,在盯着生存时间的同时,还会附带瞄一眼随访的中位时间。
3.什么是科研?难道仅仅只有在实验室里做wB、转染才是科研了?如果一定要分的清清楚楚,那我只好说勉强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但无论是哪一种研究,都仅仅是一条大河的分支而已,有些粗一些,有些细一些而已。举个例子,EGFR基因在肺癌,从EGFR基因的功能、复制与转录、翻译的调控、EGFR突变、EGFR-TKI、EGFR-TKI耐药、EGFR-TKI的临床应用等等等等,每一个人、每一个研究团体可能只是在一个小的分支上作出研究,为这个EGFR添砖加瓦,为什么一定要分个高低贵贱?!!现在相当多的临床科研已经是这样的一个趋势,用基础研究的方法、思路、缜密的逻辑性去验证临床的所思所想,你想把两者截然分开,这个时代就会把你先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