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规培医师思维能力的方法研究初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走向临床实践的关键阶段[1],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规培阶段的培养,住院医师不仅应该掌握扎实的临床诊疗技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科研思维能力以及临床研究和探索能力。目前的规培工作主要偏重于临床能力的培养[2],对医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也没有相应的量化指标。良好的规培医师思维培养能够降低医疗风险、改善医患关系[3],是医生行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良好的规培医生思维培养对策能够有效提升院内规培医生的培养结果,是提升医院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强化规培医师思维能力,对其培养对策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所收集的相关规培医师数据。2017 年1 月—2017 年12 月期间未进行思维能力强化培养,设为对照组,期间参与研究的医生共62 人,其中女26 人,男36 人;年龄26~32 岁,平均(28.)岁;工作年限1~5 年,平均(1.)年;硕士学历58 人,博士学历4 人。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期间进行思维能力强化培养,设为强化组,期间参与研究的医生共62人,其中女28 人,男34 人;年龄24~38 岁,平均(29.)岁;工作年限1~5 年,平均(1.)年;硕士学历58 人,博士学历4 人。
1.2 培训方法
1.2.1 正反向思维培养 诊断和治疗是医师工作的两个主要内容,正反向思维是指医师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必须要遵循科学的诊治顺序,一般的顺序是由病因到症状、由基础到临床[4]。正向思维是为了让医师能够将相关科室的诊断和治疗知识和操作标准有条理地进行梳理和应用,反向思维是为了让医师能够更自由、娴熟地运用相关诊治知识来处理相关病症或疑难病症。在日常工作中一些疾病能够通过正向的诊断确诊和治疗,而一些复杂型疾病则需要医师反向地从多个维度、多种因素共同分析,从而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都是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思维方式。
1.2.2 纵横向思维培养 从横向思维是指具体治疗过程之中的具体操作顺序和思维。如在手术治疗中纵横向思维就是指包括确诊、方案确定、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治疗等与手术治疗相关的一切治疗内容[5]。纵横向思维是保证医师具体治疗操作规范化、减少风险事故的重要措施。纵横向思维可以理解为将某一治疗过程和治疗操作内容细分化,使医师在治疗过程之中少出风险、少出事故,提高治疗操作的规范性,同时也督促医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水平,从而保证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就诊和治疗体验感。
1.2.3 常态化技能培训 将对规培医师的培训工作和培训思想深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不仅要对新上岗的医师和护士进行规培医师培训,更要对已在岗位上任职的医师和护士进行规培医师思维培训[6]。科室制定对应的工作操作规范和奖惩措施,将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流程细化,并且明文标示出来。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督导,使其明白规培医师的重要和实际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进行规培医师发展之中。这样才能使医院由内而外、从根本上落实和实施规培医师制度,使新老医师都具有较好的规培医师思维,保证规培医师思维培训的开展效果。
1.2.4 人文化思维培养 规培医师思维培养中人文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极易被忽视[7]。要增强规培医师的人文思想认知,对自身职业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知,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性有明确理解,以身做则,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操守。并且要以患者为大、为先,将患者在医疗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优化患者的就诊和治疗体验,从患者的视角去看待病情,感知他们的困扰和思虑,增加工作耐心,优化工作态度,从而与患者之间形成有效的、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和提高治疗效果。
1.3 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比结果主要依据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规培医生工作情况评价得分为参考。对规培医生工作情况的评价采用院内自制评分调查卷,由科室主任或相关评分监管人员进行其日常工作状态的记录和评价,调查卷共分为五项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态度(20 分)、医疗技术(20 分)、工作状态(20 分)、问题处理速度(20 分)、医护配合(10 分)。其中调查结果分值<60 分记为不合格,分值在60~80 之间记为合格,分值≥80 分记为优秀。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探讨
下一篇: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征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