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血肿及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
0 引言
在临床研究中,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1-3]。大部分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都会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等症状,甚至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致昏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以及危害生命,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次研究针对微创血肿及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丘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 例,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龄55~73 岁,平均(62.)岁,入 院 时GCS 评 分6~10 分,平 均(7.)分;对照 组 患 者60 例,男 性33 例,女 性27 例,年 龄56~75 岁,平 均(63.)岁,入 院 时GCS 评 分6~10 分,平 均(7.)分。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诊断标准;患者无脑出血史;发病到就诊时间低于24 h。
排除标准:合并肿瘤、卒中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完成对患者全麻后,于距离正中线4 cm,冠状缝前2 cm 处与同侧瞳孔中线相平行处行小切口入路。随后通过定位标记进行导管放置:在内外方向上朝向同侧内眦;在前后平面上,朝向同侧耳屏[4-5]。导管尖端向同侧额角Monro 孔继续前行7 cm 左右。当完成对导管的放置后,将导管埋入帽状腱膜下并从另外的戳口穿出,并完成缝合固定。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行微创血肿及脑室穿刺外引流。首先对患者脑血肿进行穿刺定点。根据患者丘脑血肿的形态、大小等数据,结合头颅CT 的提供三维数据,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以此为中心行穿刺,并对穿刺点与颅骨外板的距离进行测量。随后采用颅骨锥对颅骨及硬膜进行穿刺,并采用少量冷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止血,随后使用带导丝的硅胶管垂直矢状面对血肿进行穿刺,拔出针芯后,采用5 mL 空针对部分血凝块进行回抽,并对引流管进行固定。
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需行常规头颅CT 复查,并对引流管与血肿腔中的位置进行观察。完成手术后续对每日引流量进行调节,并且最大引流量不超过500 mL。定期对患者行头颅CT 复查,对血肿引流情况进行观察,并决定是否取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包括拔管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与6 个月的Barthel 指数。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arthel 指数评分提高50%;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Barthel 指数评分提高25%~49%;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并未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比血肿清除情况
血肿清除情况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s, d)组别 n 拔管时间 血肿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60 3. 5. 11.对照组 60 5. 8. 15. t 4.521 7.368 6.615 P 0.000 0.000 0.000
2.2 患者对比治疗后1 个月与治疗后6 个月的Barthel 指数
Barthel 指数对比,治疗后1 个月,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表3。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的Barthel 指数[n(%)]组别 n >60 分 40~60 分 20~40 分 <20 分观察组 60 14(23.33)20(33.33)24(40.00) 2(3.33)对照组 60 6(10.00) 13(21.67)15(25.00)26(43.33)χ2 33.110 3.410 17.786 44.725 P 0.000 0.035 0.000 0.000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6 个月的Barthel 指数[n(%)]组别 n >60 分 40~60 分 20~40 分 <20 分观察组 60 30(50.00)16(26.67)14(23.33) 0(0)对照组 60 28(46.67)16(26.67)15(25.00) 1(1.67)χ2 0.222 0.000 0.076 1.684 P 0.638 1.000 0.783 0.194
2.3 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两组患者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上一篇:临床科研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下一篇: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临床研究应用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