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
课程思政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连接点在于引导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课程思政能够强化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文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进自身文学专业学科的社会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在思政教育和专业学科共同作用下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学生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按照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实现以专业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思政教育对于高校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强化其专业学科特色,以中国古代文学涵养推进学生内涵式发展,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学生成长的精神引导。那么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创新体系引导学生实现内在修养和外在学科能力培养的统一。
引导学生内涵式发展、建立学生多维视角的创新评价体系,实际上是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思政教育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所提出的更高的教育要求,课程思政强调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自身发展,这也是高校专业教学所必须重视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基础类的中文课程,它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学知识和文学技能,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过程中,也能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魅力,从而推进自身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培养,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而言,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中强化对于学生的多维评价,旨在实现学生个人发展同专业学习的融合,并且推动学生在科学评价体系中更好的完成专业学习并且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同步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当根据教学层次和学生的发展阶段,建立不同的评价侧重点。在本科阶段,学生应当掌握的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文字技能和精神涵养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文字之美和精神之美的感受。在这个阶段,中国古代文学并不能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实践行为产生实质的帮助,它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文学的精神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道德审美,那么对于学生的课程评价重点要放在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和精神内涵的理解上。
在研究生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开展专项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项目,这客观上实现了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学习上的文学判断和分析,这也是对于学生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全方位强化,它能够提升学生中国古代语言文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
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会将自己对于事物、行为的评价标准作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项目当中,客观上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也进一步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从而推动学生个人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引导下的专业社会实践。在研究生阶段的评价,则是考察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力和创新力。
二、注重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古代文学能够以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学内涵实现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和精神涵养,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这也是课程思政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对于师范院校学生而言,以中国古代文学内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学生全面发展、接受人文教育的需要,同时这也是师范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要求。师范院校需要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应用当中,帮助学生在未来的教师岗位能够胜任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等不同教育阶段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要求。高校要引导学生重视高校课程同未来职业教学课程的联系性和统一性,这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教师职业岗位的适应力,同时以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岗位中,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对于师范学生的培养是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学生的,这是因为师范学生要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自身发展的标尺。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字能力和知识,同时也需要将自身的道德建设融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实践当中,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以优秀的师德向学生传达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魅力,这也是师范院校强化思政教育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融合的重要目标。
上一篇: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分析研究
下一篇: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营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