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胆肠吻合术与部分肝切除术对
【作者机构】兰考第一医院普外科 【分 类 号】R657.42 【关 键 词】肝内胆管结石 胆肠吻合术 部分肝切除术 安全性 【摘 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胆肠吻合术与部分肝切除术对患者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兰考第一医院自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交替的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胆肠吻合术治疗,实验组给予部分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P <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1.00%(P <0.05);实验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32.26%(P <0.05);结石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部分肝切除术相对于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更佳,有着较低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循证护理在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第3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2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即对参照组51例、研究组51例。前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后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方法,统计整合两组与护理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机能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缩短机能恢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彩超对肝内三种常见强回声病灶的鉴别与诊断研究[J].医学信息,2018,第12期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种不同肝部强回声病灶(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20例和肝内钙化灶40例、肝内胆管积气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超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三种不同肝部强回声病灶的彩超结果。结果 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肝左右叶同时发病的有6例,左叶占30.00%,右叶占40.00%,彩超声像图显示为结石沿着肝内胆管分布,呈簇状,结石通常为多发,表现为斑点状或条索状、团状以及不规则形,超声检查会出现高强回声,后部通常伴有明显的回声影,肝内胆管存在不同程度扩张,和门静脉分支呈现"平行管"特征。40例肝内钙化灶患者中,肝左叶有患者20例,位于肝右叶患者17例,肝左右叶同时存在患者有3例,彩超检查可以表现为强回声,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为团状或斑块状的影像,通常为单发,可分布于肝内的多处,肝内胆管不存在无明显扩张。在20例肝内胆管积气患者中,有6例患者伴有胆道手术病史,彩超声像图可体现出肝内胆管内有强回声出现,体位发生改变时,其形态和位置均会有变化,如发生的强回声位于肝内胆管的前壁处,后方会伴有"彗尾征"图像。结论彩超可以实现多角度和多切面的扫描检查,结合不同的声像图信息,可以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在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肝内胆管结石罹患胆管癌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第5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罹患胆管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7年2月肝内胆管结石中26例罹患胆管癌(病例组)和386例非胆管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罹患胆管癌的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脓肿、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肝切除、胆管狭窄矫正、结石完全清除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胆管狭窄发生率57.7%(15/26),高于对照组38.3%(148/3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5,P=0.05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OR=4.873,95%CI:1.310~18.126,P=0.018)、结石残留(OR=27.579,95%CI:6.275~121.214,P=0.000)为肝内胆管结石罹患胆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胆管狭窄矫正(OR=0.018,95%CI:0.092~0.564,P=0.000)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过程中,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控制感染,积极地进行手术,预防肝脓肿、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同时尽可能彻底清除结石,纠正胆管狭窄,切除病肝。 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评分系统临床实用性研究[J].精准医学杂志,2018,第3期 目的 探讨BAN腹腔镜肝脏切除难度评分系统(DSS-B)及基于切除范围的腹腔镜肝脏切除难度评分系统(DSS-ER)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回顾我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8月—2017年11月201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例。采用DSS-B及DSS-ER系统对151例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进行难度分级,比较不同难度组围手术期资料的组间差异;50例肝内胆管结石(IHD)腹腔镜肝切除术按DSS-ER系统进行难度分级,比较不同难度组围手术期资料的组间差异;最后,对DSS-B及DSS-ER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DSS-B不同难度腹腔镜肝切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肝门阻断率、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并发症率、严重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SS-ER不同难度腹腔镜肝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肝门阻断率、中转开腹率、总并发症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严重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SS-ER分组的50例IHD腹腔镜肝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肝门阻断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按DSS-ER分组的腹腔镜肝切除DSS-B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难度评分系统DSS-B和DSS-ER能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进行准确的难度分级,可以指导腹腔镜肝切除临床实践及培训学习;IHD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评分系统的建立值得进一步探讨。 长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胆管癌变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及预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第55期 目的长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胆管癌变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8例经确诊的肝内胆管结石肝胆管癌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肝区叩击痛、黄疸等,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白细胞、肝酶增高、HBs Ag(+)、肝内占位性病变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引流及内支架植入术较少,开腹手术与肝切除手术较多,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肝内占位病变直径>5cm患者多于对照组,围术期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3年、5年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胆管癌变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肝区叩击痛、黄疸等,临床一般通过肝切除术进行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超声对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体会[J].肝脏,2017,第9期 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均为外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两种疾病虽然临床特征和诊断方面容易混淆,但两者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等方面却大不相同。因此,对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的正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其中超声检查在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一直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方法探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7,第6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经彩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0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CT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优于经CT诊断准确率,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例患者中有89例病灶部位彩色血流显像中可清晰观察与胆管并行的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情况,占85.5%,血流显像不清晰患者15例,占14.5%,其成像显示不清晰者病理诊断为肝重度纤维化。结论:彩超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通过彩超多个切面和不同角度扫查,并根据病灶部位与胆管并行的门静脉血流显像情况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清利肝胆湿热法辨治肝内胆管结石体会※[J].中医药通报,2017,第4期 本文通过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探讨,认为其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密切相关;湿热瘀阻,肝胆疏泄失司是其发病关键;治疗当以清利肝胆湿热为大法。治疗上以蒿芩清胆汤为代表方,结合患者四诊情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加减化栽,随证辨治,并附验案1则。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外科诊治[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7,第2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比观察21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CEA值,贫血程度,肝内胆管结石病程等对诊断,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血清CA199在合并肿瘤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71.43%对16.67%,P=0.001);CEA在合并肿瘤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检出率(14.29%对0%,P=0.001);另外在合并肿瘤组,贫血程度明显高于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10 g/L;66.67%对20.0%,P=0.001),胆管结石病程也明显长于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17.62年对11.30年,P=0.001)。在治疗方面,规则性半肝切除加肝门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存活时间长于局部切除加肝门淋巴结清扫(31.67个月对17.4个月,P=0.042)。结论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重视CA199、CEA、血红蛋白检测和胆石病程的观察,以利于术前判断是否合并肝内胆管癌;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治疗,规则性半肝切除加肝门淋巴结清扫术应作为首选的手术。 规则性肝切除术在胆道结石再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第2期 目的:探讨在胆道结石再次手术中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51例再次胆道手术行规则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42例为肝左外叶切除,8例左半肝切除,1例为右肝第Ⅵ段切除,手术时间(224.22±22.37)min,术中出血(207.84±36.82)m L,术后住院时间(16.06±3.8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25%(19/51),均保守治愈。术后结石残留率为19.61%(10/51),包括9例双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9例术后获7~50个月的随访,1例复发(2.04%)。结论:胆道结石再次手术行规则性肝切除术是可行、安全的,在单侧肝内胆管结石者疗效满意,双侧结石则疗效欠佳。
上一篇:自体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预